古冊里,它是干將莫邪鑄劍處、物華天寶魚米鄉;今史中,它是改革開放先行地、鄉鎮經濟排頭兵。時光的表盤上,標注著婁葑無數耀眼的時刻。
背靠千年古韻姑蘇城,面朝蓬勃發展新園區,2012年,撤鎮變街道后,婁葑換道賽跑,主動轉變政府職能,奮力擔當“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急先鋒”,勇做園區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的“先行軍”。
熱火朝天的老舊小區改造現場,把越來越好的生活變得可觀、可感;忙忙碌碌的豐收季,陽西農場帶來了獨一份的新鮮與美味;熱氣騰騰的飯菜直達餐桌,讓老年人的“幸福碗”端得更穩……十年春華秋實,一個個夢想不斷照進現實。婁葑街道用“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決心,在這片1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繪出了一幅建設美麗幸福文明新婁葑的紅火“熱力圖”。
精雕細琢 繡出幸?!靶麦w驗”
從炎炎夏日到秋高氣爽,不變的是婁葑街道各老舊小區改造現場——宏葑四村、官瀆社區東西片區、徐家浜一村、徐家浜北二村等“高齡小區”有序施工中。截至明年年底,13個老舊小區改造將全部完工,陸續實現“舊貌換新顏”。
早在2020年,婁葑街道就歷時9個月完成了婁門路130號小區從“臟亂差”到“凈暢美”的“蝶變”,成功探索出老舊小區改造的“婁葑模式”。從點到面,從小區到街區,婁葑街道突出“全域美”,將這一模式延伸至城市更新的方方面面,聚力推動城市品質“再提升”“再跨越”。
近年來,圍繞建設“中心城區·美麗婁葑”主題主線,婁葑堅持“清單式”推進城市更新發展,“繡花式”開展城市管理維護,將“一流中心城區”各項標準貫穿到城市建設的每一個角落,用“新面子”“靚里子”給居民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感”。
智慧生活 探索治理“未來式”
城市更新闊步前行,基層社會治理也正“脫胎換骨”。
走進婁葑街道集成指揮中心,大屏上一張婁葑全域網格圖不時跳出工單信息。只要輕輕點擊鼠標,工作人員即可實時將工單傳至責任人進行處理,切實發揮“大數據 網格化 鐵腳板”作用,使居民反映的各類問題均能迅速落實到人進行處置,實現“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
位于群星苑五區的智慧社區數字運營中心,則在大屏上實時顯示著小區門崗、車庫、電梯的情況?!跋到y實現了信息共享、資源協調、風險管控、模擬預測四大運營服務的互促共融?!蔽飿I負責人介紹,這套系統除了電瓶車智能報警外,還設有智慧停車、消防通道預警、特殊人員識別預警等功能,實現了小區治理“一網統管”“一屏可觀”,讓智慧社區真正給居民帶來十足的安全感。目前,這套系統在群星苑四區、五區,金益四村,東港新村210-216幢四個物業服務示范小區試點。
近年來,婁葑街道以數智賦能基層治理現代化,不斷提升基層服務硬實力。當前,街道正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智慧社區”建設方案,聚力打造“網絡 網格”基層社會治理升級版,創新“實踐管用、基層愛用、群眾受用”的融合式數字化應用場景,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插上“數字化翅膀”。
多措并舉 托起最美“夕陽紅”
華阿婆居住在東港二村,得益于優惠政策的支持,她未花任何費用,就在家中浴室和臥室床邊安裝了安全扶手,安全得到大保障。去年以來,婁葑街道聚焦老年人安全、健康等功能性需求,圍繞“如廁洗澡安全,室內行走便利,居家環境改善,智能監測跟進,輔具配備到位”五個方面,完成了46戶家庭的適老化改造。
不僅如此,得益于包括“愛心廚房”“愛心應急”“愛心送醫”“愛心助潔”“愛心關懷”在內的“1 5”愛心系列公益項目,老年人在婁葑的獨居生活再也不“獨”。
婁葑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聚焦老年人“吃”“住”“醫”“養”等關鍵小事,婁葑街道制定并啟動“區域養老聯合體三年行動方案”,因地制宜整合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退管服務中心、適老化改造體驗中心相關資源,全力構建具有婁葑特色的“15分鐘養老服務圈”。
兩年內,婁葑街道將在24個社區全部落地日間照料中心,徹底打通養老服務“最后一公里”。除此之外,“婁葑街道虛擬養老院管理系統”也正在全力打造中,將依托“大數據”和“智能AI”,把服務更加實時、快捷、高效地投送給老人,有效應對各類突發需求和緊急情況。
富民增收 激活經濟“新生態”
大膽推進城市更新,大力落地民生實事,婁葑“時不我待、敢為人先”的底氣源自集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提升改造南片工業小區面貌,通過“騰籠換鳥”推動存量資產提質增效,產業結構提檔升級;12個動遷社區集體經濟組織抱團出海,投資投建聯創產業園、涇園商業綜合體、東興路鄰里中心、梅巷“一村二樓宇”等載體,對接園區高端制造、生物醫藥等產業鏈,推進產城更新……十年來,婁葑街道成功突破廠房經濟的舊模式,開辟出了一條集體經濟多元發展新路徑,打造出后勁十足的富民增收新引擎。
“管得好”才能“走得遠”。在集體經濟發展取得亮眼成績的同時,婁葑街道建立健全集體資產交易流轉、投資建設、資產采購等各個環節十余項管理制度,將集體資產各事項納入產權交易平臺、e陽光平臺、三資監管平臺三大互聯網平臺管理,形成了業務、財務、服務、監管多位一體的集體資產管理體制機制。
生態農業與現代智造交相輝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效協同,一個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集體經濟“新生態”正在婁葑形成。站在新的起點,婁葑街道將主動作為,因地制宜,探索多元融合發展,奮力奔跑在集體經濟“民生福地”的路上。
作者 楊洋
《蘇州日報》2022年10月14日B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