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以文興。近年來,蘇州工業園區依托開發區特有的產業基礎和人文土壤,以文化涵養城市氣質、引領城市變革,系統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由“普惠均衡”向“優質精準”轉變提升,賦能美好生活,激活澎湃動能。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指導,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文體旅游局)主辦的“2021年長三角及全國部分城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大賽”獎項正式揭曉,蘇州工業園區公共文化中心精心打造的“非凡園區文旅客廳”榮獲優秀公共文化空間案例跨界藝術空間獎。此前,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擬命名一、二、三級文化館名單”,蘇州工業園區文化館與蘇州市級文化館同時入選一級館。同時,園區圖書館已先后獲得“國家一級圖書館”“全國最美圖書館”等稱號,并連續十年蟬聯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全國優秀服務獎。
“非凡園區文旅客廳”現場
堅持文化興區,公共文化服務成效凸顯
邁入新發展階段,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包含了更多文化期待,其中,公共文化服務是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方式。2021年,《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關于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等一系列重磅政策出臺,公共文化服務總體戰略和實施路徑不斷明確,凸顯國家頂層設計對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重視。
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突破和持續發展不僅能夠激發一座城市、一個地區發展的整體活力,以文化軟實力凝聚起新的城市影響力和美譽度,同時也是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中國理念、中國精神的重要方式。
有著2500多年建城史的蘇州文化底蘊深厚,作為蘇州城市新中心,蘇州工業園區具有傳統與現代交織的“雙面繡”特征。多年來,園區在推動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始終注重鍛造文化內核,持續發展文化產業,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2020年,園區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已達6.8%;2021上半年,數字文化產業產值同比增長23.3%,截至目前共擁有10家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文化進出口總額近6億美元。這些都為園區高水平發展公共文化服務奠定基礎。
圍繞“人文之城、精神家園”建設,近年來,園區在公共文化服務發展上靶向發力,2019年1月成立蘇州工業園區公共文化中心,統籌全區資源、瞄準全域發展、突出全民服務,持續深化改革探索,倒逼公共文化服務路徑重塑、模式創新。
“賴聲川大講堂”活動現場
2021年,園區北部市民中心圖書館建成開放,廣播劇《丁香》獲國家廣電總局2021年一季度全國創新創優優秀節目獎,賴聲川戲劇表演工作坊落戶,“行走文化季?邂逅園區韻”公共文化品牌亮相……圍繞“江南文化”主題,園區公共文化的標識度、美譽度不斷提升。
“園區要真正成為面向未來的蘇州城市新中心,不僅要經濟強、產業強,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同樣不可缺位?!碧K州工業園區公共文化中心主任季詡淙說。經過近三年的跨越式發展,園區逐步構建起以蘇州新時代文體會展集團和蘇州芭蕾舞團、蘇州交響樂團,文化館、美術館、圖書館“一企、兩團、三館”為龍頭引領,以全民閱讀、全民藝術普及、全民美育“三個全民”為主要抓手,覆蓋“區—街道—社區”三個層級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緊扣群眾需求,“精準供給”賦能美好生活
走進蘇州工業園區圖書館北部市民中心,一股清新的咖啡香氣混雜著新書特有的幽香撲面而來。該館與“中國最美書店之一”鐘書閣合作,打造“圖書館+書店+咖吧+景點”的新模式,館藏圖書約2.4萬冊,融文旅休閑、書籍閱覽、親子互動、文化交流、休閑娛樂、文創周邊、24小時智能圖書館等多樣化功能于一體,一開放便成為網紅打卡點。
園區北部市民中心圖書館閱讀空間
公共文化空間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客廳”,也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需求的生活空間。近年來,園區以新型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為抓手,大力提升公共服務體系效能,除圖書館外,還涌現出越來越多“顏值”和“氣質”兼具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
例如,園區整合“君到蘇州”“ISUZHOU外籍人士服務”等8個市區兩級大數據資源,在蘇州文化藝術中心建成文旅展示窗口“非凡園區文旅客廳”;與牛津大學高等研究院、誠品書店、區內民營美術館等建立起30余個閱讀聯盟、藝術聯盟網點……截至2021年末,園區已累計建成各類公共文化服務網點287個,覆蓋全區147個社區、112萬服務人口,年均線上線下總服務人次達1500萬,基本實現城市“十分鐘文化圈”設施布局,人均擁有文化設施數量和質量均位居全國開發區前列。
瞄準當前數字文化需求井噴式增長趨勢,園區瞄準破解“數字鴻溝”,通過數字惠民工程推動線上公共文化服務“多點開花”。以自助和無人值守為特點的24小時智能圖書館就是一個典型代表,2秒人臉識別、3秒掃碼聽書、5秒掃碼閱讀、15秒借還,是園區全民閱讀工作中的一道“新風景”。2021年,整合園區各類文化場館、文化活動等文化資源的“園區文化云平臺”進一步升級,實現與園區“一網通辦”“惠游園區”小程序對接,新上線“云展覽”“云賞藝”“云公教”等全景在線產品,為群眾提供24小時閉門“不謝客”、服務“不打烊”的公共文化產品。
在季詡淙看來,過去人們主要關注公共文化服務“有沒有、夠不夠”,如今則更關注“美不美、好不好”,要在均衡普惠基礎上進一步做優做精公共文化服務,關鍵是“品牌”。
“一些地方由于缺少有效宣傳推廣,政府投入資金建成服務設施之后利用率并不高,出現‘有書沒人讀、有戲沒人看、有場館沒人去’的尷尬狀況?!奔驹備日f,“所以,我們要以品牌為橋梁連接打通供給和需求兩端,既能使公共文化服務得到充分有效利用,避免公共資源浪費,也為我們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提升工作質效提供有力抓手?!?/p>
園區依托當地大劇院、音樂廳、國金中心、誠品書店等地標性建筑和金雞湖美術館、明?美術館等文化藝術場館,傾力打造全新公共文化品牌,近年來更組織金雞湖雙年展、全民閱讀季、金雞湖朗誦大賽、賴聲川戲劇表演工作坊等一系列大型文化品牌活動,樹起城市現代化公共文化“風向標”。
2021年,園區還推出“行走文化季?邂逅園區韻”公共文化品牌,圍繞“文旅風向季”“江南游藝季”“先鋒一百季”“藝術有戲季”四大主題,每季度發布“當季文化流行風向標”,有效統籌串聯起各類文化空間和文藝活動,給群眾帶來高質量的文化滋養。
突出園區特色,以“科技服務”激活創新動能
近日,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發布了2020年度全國NSTL服務站先進單位表彰名單,蘇州工業園區圖書館榮獲“優秀服務獎”二等獎、宣傳服務創新獎,這也是自2010年起連續十年蟬聯全國優秀服務獎。2020年,該館全年服務量增長率高達639.75%,位列全國44家服務站之首。
圍繞打造“一流的創新園區”目標,面向高校和企業“做好科技服務”是園區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最鮮明特色。以圖書館為主要服務載體,園區聚焦政府引才招商、政策參考、企業創新創業和高層次人才引進等領域持續提供情報服務,并在重點產業發展、企業咨詢、知識產權、人才發展研究等方面強化信息參考功能,擔當“政府決策的助手、企業創新的智囊、人才服務的智庫”。
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
在科技情報方面,園區圖書館依托豐富的數據資源,定期編寫區域監測報告、重點產業月報跟蹤,并深度參與科技項目評估、重點領域課題研究,已累計提供300余份專題咨詢報告。
知識產權服務是園區科技服務的又一優勢領域。2021年10月,園區圖書館獲評“2021年度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也是唯一一家入選的區級圖書館。通過十余年持續深耕,園區圖書館已經構建起較為完備的知識產權培訓課程體系和品牌性培訓課程項目,幫助園區企業有效增強知識產權管理能力。
文化是孕育創新精神的豐厚滋養,對區域新一輪發展具有引領作用。構筑與園區經濟地位相匹配的文化建設高地是園區未來持續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爱斍?,園區正聚力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一流自貿試驗區,面向未來的蘇州城市新中心’,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質效,既有助于擦亮江南文化的園區品牌,也能以文化為‘媒’吸引匯聚更多要素資源,為園區持續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碧K州工業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宣傳和統戰部部長朱江表示。
下一步,園區將圍繞構建“場館功能新格局、文化品牌新特色、精品創作新動能、數字服務新體驗、圖情服務新優勢、事業管理新境界”持續發力,以高質量公共文化服務為高質量發展全面賦能。
作者 王夢菲 李優
《學習強國》2022年1月21日